1)石料:可采用機軋碎石或天然碎石。軋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種類型的較堅硬的巖石、圓石或礦渣。碎石中的扁平細長顆粒不宜超過20%,并不得含有其他雜物,碎石形狀應盡量采用接近立方體并具有棱角的為宜。
2)粘土:泥結碎石路面中的粘土主要起粘結和填充空隙的作用。塑性指數高的土,粘結力強而滲透性弱,其缺陷是脹縮性較大,反之,塑性指數低的土,則粘結力弱而滲透性強,水分容易滲入。因此,對土的塑性指數,一般規定:在18~27左右(相當于舊塑性指數12~18)為宜。粘土內不得含腐殖質或其它雜質,粘土用量不宜超過石料干重的20%。
礫石路面的施工方法,有灌漿法和拌和法兩種,但灌漿法修筑的效果較好。灌漿法施工,一般可按下列工序進行。
1)準備工作:包括放樣、布置料堆、整理路槽和拌制泥漿。泥漿按水土體積比0.8:1~1.1進行拌制,過稀或不均勻,都將直接影響到基層的強度和穩定性。
2)攤鋪石料:將事先準備好的石料按松鋪厚度一次鋪足。松鋪系數為1.2~1.3左右,當有幾種不同品種和尺寸的碎石時,應在同一層內采用相同品種和尺寸的石料,不得雜亂鋪筑。
3)初步碾壓:初碾的目的是使碎石顆粒間初碾壓緊,但仍保留有一定數量的空隙,以便泥漿能灌進去。因此以選用三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為宜。碾壓遍數不超過2~4遍(后輪壓完路面全寬,即為1遍),碾壓至碎石無松動情況為度。
4)灌漿:在初壓穩定的碎石層上,灌注預先調制好的泥漿。泥漿要澆得均勻,數量要足夠灌滿碎石間的縫隙。泥漿的表面應與碎石齊平,但碎石的棱角仍應露出泥漿之上,必要時,可用竹帚將泥漿掃勻。灌漿時務使泥漿灌到碎石層的底部,灌漿后1~2h,當泥漿下注,孔隙中空氣溢出后,在未干的碎石層表面上撒嵌縫料(約1~1.5m³/m²),以填塞碎石層表面的空隙,嵌縫料要撒得均勻。
5)碾壓灌漿后,待表面已于而內部泥漿尚處于半濕狀態時,再用三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繼續碾壓,并隨時注意將嵌縫料掃勻.直碾壓到無明顯輪跡及在碾輪下材料完全穩定為止,在碾壓過程中,每碾壓~至二遍后,即撒鋪薄層石屑并掃勻,再進行碾壓,以使碎石縫隙內的泥漿泛到表面與所撒石屑粘結成整體。
拌和法施工與灌漿法施工不同之處,是土不必制成泥漿,而是將土直接鋪撒在攤鋪平整的碎石層上,用平地機,多鏵犁或多齒耙均勻拌和,然后用三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。碾壓方法同灌漿法。在碾壓過程中,需要時應補充灑水,碾壓4~6遍后,撒鋪嵌縫料,然后繼續碾壓,直到無明顯輪跡及在碾輪下材料完全穩定為止。
泥結碎石面層:施工方法采用拌和法。
施工程序為:攤鋪碎石→鋪土→拌和整型→碾壓。
攤鋪碎石:按松鋪厚度用平地機或人工攤鋪碎石,并灑水,使碎石全部濕潤。
鋪土:將規定用量的土均勻的攤鋪在碎石表層上。
拌和:采用機械或人工拌和,拌和一遍后邊拌邊灑水,翻拌3~4遍,以粘土成漿與碎石粘結在一起為度。
整型:用平地機將路面整平,符合路拱要求。
碾壓:整形后用6~8t壓路機灑水碾壓,使泥漿上冒,至表層時縫中有一層泥漿即停止碾壓;稍干后再用10~12t壓路機進行收漿碾壓1遍,隨即撒嵌縫料,再碾壓2~3遍,至表面無明顯輪跡為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