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水混凝土
自梅雨季節到來,南京市連遭遇暴雨、特大暴雨襲擊,城市道路多處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,6月底,出現江寧區機場高速溢水的險情。對此,南京市政協提出“建設海綿道路,打造生態城市”。
南京市政協委員魯宏振介紹說,“海綿道路” 采用了透水瀝青或者透水混凝土的材料,使得雨水能夠及時下滲,中大雨路面不會地表徑流和積水。城市道路能夠像海綿一樣,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彈性”,下雨時吸水、蓄水、滲水、凈水,需要時將蓄存的水“釋放”并加以利用。
民革南京市委為此專題報送了《關于我市大力建設“海綿城市”的建議》政協提案,南京市政協很快立案并與有關部門協商。
南京市政協提出,將建設“海綿道路”列入南京市“十三五”城市建設與發展規劃,結合南京市的實際予以分解和細化,以規范和提高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工程設計和施工水平。
南京市政協建言,要建立海綿城市理念,轉變以往城市排水防澇系統建設以“修大管子”為主的傳統思路,推進建設自然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為特征的“海綿城市”建設,實現城市功能的自我完善與修復。
針對南京山水江城,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。南京市政協提出建設“海綿道路”要水系濕地與自然融合建議,指出,應充分利用河道與道路間的綠化帶,建設植被緩沖帶,并設置橫向地表泄水通道將地塊雨水引入緩沖帶。在河濱綠化帶較寬、地勢低洼的區域應構建濕地系統,強化對雨水的調蓄與凈化。對一般面積較大、硬化程度高的城市廣場等活動用地,南京市政協建議大力推行透水路面,同時可利用廣場地下空間設置雨水調蓄設施,存儲下滲雨水,就近用于綠化澆灑等。
對此報道,以及上級領導通知,本公司--南京綠磊透水混凝土施工隊伍,做出相應的方案及對策,為南京城市“海綿城市”建設做出充分的準備,讓南京城市良性持續發展,打造生態城市。